通栏图片

联系我们 Contact usMORE+

  • 友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部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北大街5号-810
  • 电话:(+86)010-65218817
  • Email:youlijs@163.com

  • 友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部
  •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山东路18号
  • 电话:0576-83911828
  • Email:youlijs@163.com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中国对外承包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背景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今年1至11月完成营业额同比快速增长,并且新签大项目不断增多。分析人士指出,不同类型企业通过组建联合舰队的商业模式“走出去”,是推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出现逆市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这一模式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向国际工程承包价值链高端转移,并提升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海外形象。

海外工程承包逆市飘红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近年明显加快,业务总量快速增长,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2000年以后,年均增长保持在30%左右,即使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外承包工程领域也实现了逆市飘红。
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了解到,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各国纷纷加大公共开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提供了一个契机。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也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尤其自去年开始实施的《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为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规范与促进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此外,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由竞争转向竞合,通过组建联合舰队的商业模式“走出去”,也是扩大中国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份额,推动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出现逆市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抱团”抢占价值链“高地”
当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中国中信和中国铁建联合体在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中探索出的合作共赢商业模式,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抢占价值链“高地”的成功尝试。
2006年,由中国中信集团牵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组成联合体参与竞标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经过与64家顶级国际承包商组成的7家联合体的角逐,中信联合体最终中标中、西两个标段,框架合同额高达70亿美元。项目的成功中标,标志着中国企业正式进入国际工程承包高端市场。项目采用的合作共赢商业模式,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该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贯彻了合作共赢的战略思维。联合体充分发挥了中信的商务谈判、资源整合能力和中铁建的技术施工组织能力,一举击败欧美发达国家的联合体,脱颖而出。二是探索了做强专业、分工发展的道路。除中信、中铁建两大牵头公司之外,该项目还带动了几十家设计、制造和施工企业走出国门。三是运用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商业合作模式。这个项目突破了传统的总分包模式,强化了利益与责任的对等。
商务部贸易研究院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介绍,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国内的产业分工很细。如果要集中优势兵力“走出去”就必须要整合资源,要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而中信模式则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满足国际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市场需要的一种商业合作模式。

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形象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投资处副处长兰天山表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各自为战”的方式,一哄而上、无序竞争,以至于长期徘徊在国际工程承包产业链的低端,由此也带来工程质量不过关、克扣工人工资等问题,损害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
承担阿项目的中信国华国际工程承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洪波介绍,中信联合体在项目竞标和实施过程中,各司其职、风险共担,并且由于项目附加值较高,也有能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赢得了东道主国的好评。阿项目实施以来,中信联合体雇用了大量当地员工;为项目沿线居民开展了义诊;聘请中国农业、园林专家组完成了免费在阿国进行的农业技术引进、示范区的项目建议书;分期分批组织阿公共工程部新项目管理处人员赴中国高等院校进行培训;为阿国捐赠建设一座造价1000万欧元的重大项目管理高等学院等。此外,联合体正在施工沿线为当地百姓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如打井取水、架桥、修路、平整土地等,受到当地人民称赞。
中信国华所倡导的商业合作模式在两个层面上实现了共赢:一方面实现了国内多个层面合作者的共赢,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的运营,回报当地社会,还实现了中国与东道国的共赢,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一些西方的传统承包大国采取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扼制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进程,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虽然具体到每个项目,所选合作模式的细节会有所不同,但中信模式在如何融入东道主国,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等各方面都做出了成功尝试。(雷敏)

 
上一篇:地方耍“化骨绵掌”楼市调控或打折
下一篇:2009年中国建筑业“十大热词”点评